童年是最快樂的時光這句說話,在今天可能值得相榷,但生長於60年代新界鄉郊的我們卻是絕對同意的。因為家門之外的山野叢林,河川漁塘,無一不是孩子們的遊樂場地,縱使當時物質匱乏,玩具簡陋,遠不能和今天的小朋友擁有的相比,這反而更刺激了我們的腦筋,想出更多玩意點子來,照樣玩過樂不思蜀,回家被父母責難甚至棒打一頓,更是家常便飯。但第二天我們很快便把痛楚忘掉,又再呼朋引伴投入大自然的遊樂場去。其實愛玩本來就是兒童天性,是壓制不來的。
![]() |
昔日的元朗北水道縱橫,漁塘千頃 |
![]() |
漁戶把漁塘的塘水抽乾曝曬和清理污泥 |
元朗既是一片平原,更富水鄉之美。在7、80年代發展新市鎮前,元朗大馬路 (青山公路元朗段)以北是水道縱橫,千頃漁塘的水澤區,出產著名肥美的元朗烏頭,寶石魚,鯇魚,鰂魚等。而一個個漁塘,亦是我年少時最喜歡去消磨餘暇的地方。有時是為了觀看漁戶工作,例如看他們用漁網圍捕魚穫或為魚塘排水,原來魚塘與魚塘之間的堤壆是有水口互通,但又有木閘開關以控制塘水流量。我想這些設計是與保持水質和水溫以保護塘魚有關的,而每隔幾年漁戶更要把漁塘的塘水抽乾曝曬,之後再次蓄水,才重新播魚苗養殖,所以久不久,我們便會見到忽然有個乾塘出現,可看到塘底的奇景。抽水乾塘,是要方便清除过多淤泥,修整塘基水閘,之後還要用生石灰和茶麸等,潑灑全個池塘,作用是殺掉野雜鱼和病原體,改良土壤,增加水的肥度,使鱼苗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總之說來養鱼也是挺辛苦的。
![]() |
元朗出產著名的烏頭和寶石魚 |
我們去漁塘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捉魚。準確來說是偷魚,因為魚兒是塘主的私人財產,我們是無權去捉人家的魚的。但是坐在塘邊看到肥美的塘魚跳躍出沒,實在太吸引了,加上敞大的一個個漁塘,很多時都見不到一個看守的人,於是便躍躍欲試,做起偷魚小賊的勾當來。當然偷一定不可能是大搖大擺的坐艇垂桿去釣,而只能以野貓式突擊去撈。我們最多用的方法是檢來一兩個穿了窿的破竹籮,趁四野無人時沉放到漁塘邊一些淺水而隱閉的角落,然後先離開,半天後再回來,看清楚附近沒有人看守後,便快手快腳走落塘邊,把預早已浸入漁塘的破竹籮快速拉上岸邊,原來有些塘魚為求安全藏身,喜愛從破竹籮的窿游進去及棲息於竹籮之內,運氣好的話,三兩條塘魚便垂手可得。當然之後要盡快爬回上基堤離開,以免被看守漁塘的人發現。
當然這也不過是鬧著玩,我們根本連捉到魚後要來做什麼也沒想過,拿回家加餸等於向父母招認自己去漁塘捉魚,既不守己份又危險,肯定會招來責罰。有一次捉到2條金山鰂魚,不敢拿回家,只好用一個大餅乾罐裝些淡水養著,卻給一個路過的人看上,主動向我們提出以5亳子收購。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買賣,大家也有點不知所措,但以當時一亳子一個雞尾飽來計算,5亳子這個價錢也不賴,於是就此做成了我們人生的第一次交易。當然之後有些傍觀者說我們賣價太便宜了,但我們一點都不介意,只因無端檢了意外之財,更何況魚兒都是無本生利捉來的,總勝過最後要把魚棄掉吧。

![]() |
元朗由1930年代起圍築漁塘至1980年代產量達到最高峰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