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星期二

傻叔 (2)



傻叔生性良善沉默,最常做的事就是站在大廳,扶著欄河,呆望遠方。有時一看就是半天。間中看到一些感興趣的東西,他又會很興奮地講出一兩句含糊的說話,我們在傍邊卻又聽不明白,只見他開心得好像小孩子般,真好奇他的腦袋在想些什麼? 其它時間他多是與世無爭地在他的帆布床上睡覺。


傻叔大部份時間都在帆布床上渡過
有時尿床了他的家人會一邊罵他一邊為他清理,而他會帶點惶恐地站在一傍聽罵。但我不知傻叔是否明白自己因何被責罵,而罵了他又是否可以确保他以沒不再會尿床?畢竟這是他的心智和機能問題,並非他可控制的。

傻叔來自三樓一個家庭, 戶主曾先生是一位滿頭白髮的退休公務員。傻叔是他的胞弟,因為智力問題,無法獨立生活而一直要由做哥哥的照顧。曾老先生在康樂樓這個基層小社區中,算是有學養,尤其是能講寫流利英文。很多時鄰居們收到殖民地政府衙門發來的雞腸官函,無法理解,都會求助於曾先生解說。除了擔任義務翻譯之外,他還可以提供一些基本法律知識給坊眾。在那個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或甚乎文盲的年代,這樣一位有學識和功能的人,當然嬴得一眾街坊尊重,大家更不會介懷他有一個弱智家人寄居在公眾大廳一角了。只不過大廳是一個很通風的地方,在冬天或遇上寒流襲港,傻叔睡在帆布床上也挺難捱的。

公道點說,傻叔的家人也算是盡了力照顧他,衣被飲食也是足夠的。街坊見他可憐,有好吃的也會分一點給傻叔,而他便會開心半天。他家人還會按時為他剪髮刮鬚,有時更買張戲票給他到元朗戲院去看電影。傻叔去看戲也會是一件在康樂樓流傳的消息,因為在當年到電影院也算是高消費娛樂,我們小童党更是很小有機會入場,於是特別關心傻叔有票子的事,希望可以抆衫尾入場也。


昔日元朗戲院是普羅居民消遣熱點
今天的元朗戲院已改為3家迷你戲院
年紀大一點的人對早期戲院抆衫尾入場都應該會有印像,那時一家人去看戲,8個人買4張票,6個人買3張票,實行一大拖一細入場,目的當然是慳得一蚊得一蚊。記得60年代元朗戲院的票價,大概是前座5亳,中座7角,後座一元,超等個半左右。當時家家起碼4-6個子女, 全家都買票入座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而戲院守閘員也大多給予通融,只要不太離譜便可。

但我們的父母又不是經常會看電影,連一大拖一細入場的機會也不多,於是間中遇到一些真的很想看的電影時,我們便會實行膽搏膽,趁人多入場時,混在人群中緊跟前面的陌生人,扮作跟父母入場的孩子,混水摸魚地擠了入場。然後即走入院內的廁所先躲一躲,到所有人都入了場,電影也開始播放時才由廁所出來,看到沒有人坐的空位便施施然入座。這個步驟是經驗中學習得來的,因為如果我們混進了戲院後便立即找個空座位坐下,很快便有帶位員帶領買了這個座位的觀眾入場,見有人佔坐了自然要查票,那我們便會露底及被趕出戲院了。

有一次傻叔又有戲票去元朗戲院看一套牛仔片,好像是尊榮做主角,飾演一個美國騎兵少校,率領藍軍在西部清剿紅番的。那是當年我們祟尚英雄心態下最喜歡看的片種。所以一早便同傻叔相約好帶我入場,但臨時又多了一位鄰居男童嚷著要去,可是我實在太想看。相持不下,唯有一票3人一起去,希望又趁人多時迫入場。可惜傻叔和男童成功入場,但我卻被守閘員一手捉住不放,還聲言侍人群入完場再來懲處我無票白撞。完了,看不到牛仔騎兵英姿,被捉到又掙扎不脫,失望兼惊惶之下,我這個八九歲的頑童不禁大哭起來。


   那一刻,傻叔是那麼用力地拖著我的手
就在這最絕望時刻,傻叔竟然抑開布簾由院內走出來找我! 他手拿著戲票,以含糊不清的口語要求守閘員放還我,雙方僵持起來。我從未見過平日溫馴沉默,不懂表達的傻叔,會為拯救我而這麼堅定不移甚至發起火來與對方爭持的。可能那守閘的見傻叔嘰喱咕喱的,不明所以但又見他很激動,加上我又不斷在啕哭,為了避免引起入場人群混亂,最終他也息事寧人放開了我,讓我跟傻叔入座。還記得那一刻,傻叔是那麼用力地拖著我的手,仿佛是一個承諾,是要告訴全世界他不會再丟下我一樣。那晚,我就是在他力爭底下破涕為笑,2人共坐一個位看完那場電影。(另外那鄰居男童一早已乖巧地找到坐位了)

多謝你,傻叔。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傻叔 (1 )



60年代康樂樓的農曆新年,總是喜氣洋洋,主婦們在門口走廊處拜神燒元寶,香燭煙火味濃濃的。男人們燒爆竹除舊歲,大膽一些的索性用晾衣長竹吊著一大串炮仗,從窗口伸出窗外燃放。大人們迎送拜年賓客,小朋友則忙於收利是吃糕點。由初一至新十五期間大家都沉醉在一片歡騰喜慶的氣氛當中除了一個人------ 傻叔

應該說我不知道傻叔有沒有這個認知能力,分辯出過年和平常日子。雖然他的飯菜會比平時豐富,街坊鄰舍也有人會封利是給他,但他是""的,未必知道有過年或過節與閒常日子之分。

叫他做傻叔在今天來說當然有歧視之嫌政治不正確和不尊重,但當時大家都沒有這些意識觀念。只知道這個六十來歲說話很低聲,口齒不清行動緩慢睡在康樂樓三樓大廳一角帆布床的瘦個子中年漢人人都叫他傻叔他也知道傻叔便是叫他(大廳是介乎公共廚房和浴室之間一個百來呎很通爽日常是居民閒坐聊天小孩玩耍的公共空間)
當年年幼不知他的" "是怎樣一回事,但現在想來,他可能是智力受損。但不知是先天性抑或後來生病或意外,以致成為弱智。總之他就被街坊冠以傻叔之名。

他也不是無親無故的,他是三樓其中一戶人的家人,只不過可能因為狹小的房間無法照顧一個弱智人仕,而60年代政府根本也沒有任何為弱智人仕提供的支援服務。加上他很多時有大小便失禁問題,家人無法可想之下,唯有將傻叔安置在公眾大廳的一角。但仍會照顧他日常起居飲食,當然清潔衛生情況就無法和正常人相比,身上總帶點味道。

傻叔雖然智力不正常但絕無暴力傾向,相反他性格溫純,康樂樓的人們都不怕接近他。有時孩子們更會頑劣地戲弄他。例如會用豆槍射他,給他吃一些很辣的東西等。但總的來說傻叔與其它人是相安無事,街坊也很接受他,不時還會送些食物和舊衣物給他。而他對我們來說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作伴壯膽。

話說當年因為人們普遍早睡,康樂樓的公共浴室廁所在晚上十時後便會變得夜闌人靜。在昏暗的燈光下,越顯得陰森可怕。偏偏我們一班嘩鬼頑童,卻愛在晚飯後溜街玩樂,往往至夜深才回家睡覺前家長必勒令我們去沖涼洗頭才可上床,但人影都無一個的公共浴廁實在太可佈,我們都只會求其洗洗手腳交差,只求可盡快离開便算。但有時實在非要洗澡或上廁所不可,我們便會打傻叔主意,只要見他還未入睡,我們便會哄他從大廳的帆布床起來陪我們上廁所,他不知就裡又會乖乖地隨我們指示,站在廁所門外或浴室前等我們完事。不過有時他太睏的話,他也會自己走回床睡。所以我們都會每隔一分半分鐘叫他一次,以碓保他沒有离開,若不聞他回應便會心中發毛,更會匆匆了事跑回家去。(若果傻叔一早睡著了而我又需要上廁所的話,我寧可跑到去谷亭街榕樹頭的公廁---見上附圖)

這樣去利用一個智力有問題的人,在道德上似乎說不過去但當時我們年少無知,也只可視為在惡劣環境下生活的街童智慧吧。而傻叔也因此成為廣為我們接納的"親人", 但願他真的不曉得我們是欺負他吧。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團年飯後上戰場


這兩天都是吃團年飯的熱門日子你是在家吃抑或出外吃呢?  媽媽年紀大了大家都不想她太操勞所以今年我們選擇了在酒樓吃。不過媽媽已經說明了,初二的開年飯要在家中吃。她仍是要証明自己寶刀未老,仍喜歡弄幾味加一煲靚湯成家人圍檯共吃有講有笑也實在遠勝過在外面食肆趕喉趕命吃那圍行貨例牌菜
 

我們自小便習慣留在家中吃團年飯的。雖然那時家境比較清貧,平日吃的很清淡 (甚至有時會完全無餸要煮油鹽飯或豬油撈飯) 。但每年的團年飯都一定很豐富必定會有白切雞,芋頭扣肉,脯奄鯪魚,燒肉,冬菰蠔豉髮菜,蒸臘味和蓮耦豬肉湯等。你說我們這些化骨龍又怎會不喜歡過年? 更何況吃過團年飯後很快便到子夜,正式進入新年大年初一。拜過三更神之後,向爸媽拜年後便派利是,又有湯丸吃。我家有個習俗,就是年卅晚越晚睡,家中長輩便越長壽,孝順的子女最好便通宵不眠。有這樣方便的藉口,我們更加不上床實行玩通頂,反正那一夜康樂樓家家都門常開,大家互相串門子好不熱鬧。

我們一班男孩子團年飯後更加有刺激的特備節目: 火炮大戰話說當年我們所住的康樂樓附近有一條新界人聚居的圍村名叫橫洲可能當年民風強悍保守地域觀念又強据說如果外區人進入了橫洲範圍好可能會被橫洲仔毆打所以平曰我們都不敢行入橫洲 (雖然只是人云亦云自己從未嚐過被他們欺凌的滋味) 我們都很期待有機會教訓他們一頓出出氣。於是每到過年,康樂樓仔和橫洲仔便會展開一場為時三四天用爆竹火箭互轟的大戰役 (年卅晚揭開戰幔初一二進入高峰期因為大夥兒都收了利是錢軍餉充裕可以買大批爆仗煙花向敵方炮轟)

60年代未暴動前政府是容許民間燒爆仗的。每到接近過年,街邊士多,煙仔舖,香燭店等,都有爆仗煙花賣,而且種類繁多,有串燒炮,霹靂炮,雙響炮,火箭炮……,都稱得上是大殺傷力武器。雖然父母都不准子女們買來亂放以策安全,但我們總有地方可以偷偷存放到鄰居孩子奔走相告,說與橫洲仔的大戰己經開始而我方人少正處下風時我們便會義不容辭地到軍火庫取出火箭炮等物資奔赴前線投入作戰

所謂戰場即是康樂樓與橫洲之間的一片荒地雙方一班野孩子各据一方 找掩護物 ( 例如樹幹或磚牆石塊後面) ,然後不停向對方射火箭炮而這些火箭炮的特色是射到對方陣地時會再燃點起箭筒上另一包火藥粉而發生爆炸 記得有一次我頭頂一塊磚被對方射來的大火箭炮擊中而碎裂可見其爆破力實在不可輕視。一些大膽的孩子更會偷偷繞到敵人側翼和背後,近距離燃點霹靂炮等大型炮仗拋入敵陣,攻其不備,甚有游擊隊氣勢作風呢。不過有一次雙方戰火太猛烈,箭來炮往,途人受驚而報警,警車鳴笛而來,嚇得雙方人馬急作鳥獸散,我也急急逃回家中躲避,但見有警察登樓查問,幸好沒有給父親識破,否則定給提早開年矣。

回想起這些過年逸事,便更加明白何以我們比起下一代更喜歡過農曆新年相信原因之一便是我們有幸可以過了一個有爆仗燒的童年吧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炸煎堆油角


上一篇說到我們童年時代很喜歡過農曆年而今天的小朋友對過年感受冷淡。原因是一來現代社會物質富裕不像60年代的我們要過年才可以食到比較豐富的菜餚糕點才有機會替換一套新衣新鞋。此外、今天過年九成的賀年食品都是買現成的甚至食團年飯也是到酒樓會館吃一如平日出外晚飯無分別。所以年輕一代便感受不到過年氣氛這更令我慶幸自己童年時曾擁有過的愉快回憶。
 
那時每年大概年廿三四左右媽媽便會開油鑊炸過年油器。當然之前幾天便已開始買材料做準備工夫還會大破慳囊叫幫襯開的糧油雜貨舖特別多送來一大罐花生油和火水備用 (那些日子我們用油都是很節約還記得平日媽媽叫我們買油都只是交給我們一個玻璃樽帶到去雜貨舖說一聲要一斤花生油那夥計便會拿起一個銅做的油殼從油酲中盛出一滿殼再經漏斗倒入玻璃樽那便正好一斤不用再秤如果你只買四兩或半斤也可以他們備有大小不同的油殼可用)
 
每一隻油角都是用大量心血做出來的
 
每年媽媽炸油器可是一項總動員的大工程因為油器種類繁多、包括大煎堆、花生角、豆沙角有時還會做些脆麻花、崩沙等香口食品。由於工夫太多外婆也會專誠到來幫忙而左鄰右里的主婦有空的話也會過來幫手兼閒話幾句的。當然我們一班小嘩鬼也會負責一些簡單工序例如用啤酒樽壓碎花生壓粉皮包角仔等。
 
小朋友最喜歡負責用玻璃杯切出粉皮
 
 
 
但無論如何我都很佩服外婆和媽媽她們的本事不要忘記那個年代沒有微波爐、焗爐電炸鍋等等 就憑一隻油鑊一個火水爐便可以做出這麼多質量俱優的油炸食品。只要你理解工作是何其繁複便不由你不讚嘆。舉一個例看單是做煎堆要經過幾多個工序吧。
 
上網查過資料明末清初的《广东新语》記載: 廣州之俗 歲終以烈火爆開糯谷 名曰爆谷 為煎堆心餡  煎堆者 以糯粉為大小圓 入油煎之 以祀先祖及饋親友者也
 
媽媽做的正是上述的正宗廣東煎堆相信是在廣州居住時跟祖母學做的了。首先要用生鐵鑊炒開爆谷又把蔗糖片煮溶撈入爆谷 (這時她便要小心制止我們偷吃了) 再搓成西柚般大的爆谷餡團外面則以糯米粉皮裹成皮球型狀然後在上面舖洒上芝麻最後便放入油鑊以中火炸至金黃色撈起便成。冷卻後更要小心放入一個個餅乾罐內密封存放工夫很多但我們很小吃因為吃也得麻煩要用菜刀把大煎堆切開才可以吃要吃我們都寧顧揀炸油角因偷吃了媽媽也不覺。而煎堆最主要都是擺放在神位供奉祖先之用。過了新十五後還有吃剩的煎堆媽媽會用來煮糖水一點也不浪費是昔日的持家之道
 
每年一度做賀年油器的這一日確是很累人但卻是一家人同心合力開開心心去完成更是我們年輕一代學習上一代傳統手藝的機會。當然時代改變了現代社會已不是從前的農業社會大家都不可能仍要在家中炸油角做煎堆。但作為一個親子活動你也可以找半天時間與家人一起嚐試做小量油器或蒸年糕等活動讓子女去參予和感受傳統過年風味說不定全家人都會很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