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炸煎堆油角


上一篇說到我們童年時代很喜歡過農曆年而今天的小朋友對過年感受冷淡。原因是一來現代社會物質富裕不像60年代的我們要過年才可以食到比較豐富的菜餚糕點才有機會替換一套新衣新鞋。此外、今天過年九成的賀年食品都是買現成的甚至食團年飯也是到酒樓會館吃一如平日出外晚飯無分別。所以年輕一代便感受不到過年氣氛這更令我慶幸自己童年時曾擁有過的愉快回憶。
 
那時每年大概年廿三四左右媽媽便會開油鑊炸過年油器。當然之前幾天便已開始買材料做準備工夫還會大破慳囊叫幫襯開的糧油雜貨舖特別多送來一大罐花生油和火水備用 (那些日子我們用油都是很節約還記得平日媽媽叫我們買油都只是交給我們一個玻璃樽帶到去雜貨舖說一聲要一斤花生油那夥計便會拿起一個銅做的油殼從油酲中盛出一滿殼再經漏斗倒入玻璃樽那便正好一斤不用再秤如果你只買四兩或半斤也可以他們備有大小不同的油殼可用)
 
每一隻油角都是用大量心血做出來的
 
每年媽媽炸油器可是一項總動員的大工程因為油器種類繁多、包括大煎堆、花生角、豆沙角有時還會做些脆麻花、崩沙等香口食品。由於工夫太多外婆也會專誠到來幫忙而左鄰右里的主婦有空的話也會過來幫手兼閒話幾句的。當然我們一班小嘩鬼也會負責一些簡單工序例如用啤酒樽壓碎花生壓粉皮包角仔等。
 
小朋友最喜歡負責用玻璃杯切出粉皮
 
 
 
但無論如何我都很佩服外婆和媽媽她們的本事不要忘記那個年代沒有微波爐、焗爐電炸鍋等等 就憑一隻油鑊一個火水爐便可以做出這麼多質量俱優的油炸食品。只要你理解工作是何其繁複便不由你不讚嘆。舉一個例看單是做煎堆要經過幾多個工序吧。
 
上網查過資料明末清初的《广东新语》記載: 廣州之俗 歲終以烈火爆開糯谷 名曰爆谷 為煎堆心餡  煎堆者 以糯粉為大小圓 入油煎之 以祀先祖及饋親友者也
 
媽媽做的正是上述的正宗廣東煎堆相信是在廣州居住時跟祖母學做的了。首先要用生鐵鑊炒開爆谷又把蔗糖片煮溶撈入爆谷 (這時她便要小心制止我們偷吃了) 再搓成西柚般大的爆谷餡團外面則以糯米粉皮裹成皮球型狀然後在上面舖洒上芝麻最後便放入油鑊以中火炸至金黃色撈起便成。冷卻後更要小心放入一個個餅乾罐內密封存放工夫很多但我們很小吃因為吃也得麻煩要用菜刀把大煎堆切開才可以吃要吃我們都寧顧揀炸油角因偷吃了媽媽也不覺。而煎堆最主要都是擺放在神位供奉祖先之用。過了新十五後還有吃剩的煎堆媽媽會用來煮糖水一點也不浪費是昔日的持家之道
 
每年一度做賀年油器的這一日確是很累人但卻是一家人同心合力開開心心去完成更是我們年輕一代學習上一代傳統手藝的機會。當然時代改變了現代社會已不是從前的農業社會大家都不可能仍要在家中炸油角做煎堆。但作為一個親子活動你也可以找半天時間與家人一起嚐試做小量油器或蒸年糕等活動讓子女去參予和感受傳統過年風味說不定全家人都會很享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