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我家只有3件電器用品

時為1960年代初. 就我兒時記憶所及, 家中最初只有3件電器: 一把風扇, 一支電燈, 和一個收音機. 當時一家住在新界元朗一座名為康樂樓的平房. 我的童年便是在這個苦樂參半的地方渡過. 日後可以再與你發掘多些有關康樂樓和她的居民的故事.

我們一家八口住在康樂樓三樓, 也就是頂樓的其中一個單位. 那是一間約有130平方呎, 沒有間隔的大房間. 房間向西, 在那還沒有高樓大廈的年代, 每日黃昏待在家中也可以透過窗户, 欣賞到日落遠山, 漫天彩霞的難忘美景. 但同時也難忘那仿如焗爐的西斜屋滋味. 而我們只有一把座枱風扇, 來為全家驅暑散熱. 它雖然驅盡全力, 但遇上三四十度室温, 這把忠心盡責的國産鑽石牌風扇也實在幫不了多少忙 .

窮則變, 變則通. 我們應對炎炎夏夜的方法是, 乾脆睡在地板上. 康樂樓房間的地板, 當然不會是舖上柚木或瓷磚. 而只是最質樸的灰色水泥地板. 但它舖的很平滑, 睡在地上打滾也沒有問題. 不過盛暑時節, 連地板也是熱的. 我們又要發揮生活智慧. 每晚晚飯後,把一桶水傾倒到地板上,任水浸5分鐘, 把地板的熱量冷卻, 然後一眾兄弟姊妹再合力用毛巾把整個地板抺乾. 經水冷處理, 水泥地板整晩都會涼浸浸, 睡得很舒服. 加上一把風扇也足以伴我們渡過炎炎長夏.

第二件電器: 一支電燈. 晚上便全靠那支光脱脱, 連燈窧也沒有的60火燈胆來照亮全屋. 無論吃飯, 做功課或看老夫子漫畫, 都是在燈泡下的摺枱上進行. 老實說, 60火是不太夠光的, 100火在當時那個事事講求節儉的年代又屬於浪費. 我的深近視也許便是由此開始. 而到今天我都不明白,為什麼燈泡是沒有80火的?

最後要說到收音機了. 60年代的收音機, 可說是等同八,九十年代的電視機. 是全家人的資訊和娛樂來源. 特別是晚飯後至睡覺前這段時間,全家人圍著收音機,屏息以待那些廣播劇, 那種的親密温馨感覺,永誌難忘.

                                                                                
當然我們已不能走回頭路, 再過只有3件電器的日子. 不過也請不要忘記, 父祖輩確是由一支禿燈, 一把風扇和一身汗水地累積,我們才有今天的物質富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