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康樂樓的生與死
日前介紹過康樂樓約有120多戶人,遠超過72家房客的規模。原來不止這個數目。為了查證康樂樓的資料,我上網找了一大段時間。但因年代久遠,網上關於康樂樓的資料幾乎是零。郤找到很多內地樓盤叫XX康樂樓的。 原來城市大學也有一座活動大樓亦叫做康樂樓的。
很失望,但也難怪,畢竟我的兒時故居----元朗康樂樓,早在互聯網出現前便己拆掉。忽然想起查舊報紙電子存檔,竟然給我找到幾段有關康樂樓的舊新聞。
![]() |
1973年11月27日華僑日報報導 |
香港舊樓拆卸得很快,康樂樓只有20年樓齡便要拆掉重建,實在浪費。當然,地產發展商一定要破舊立新,才可以創造價值,賺取利潤。 但是拆卸舊樓的同時,卻毀滅了一些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和彌補的價值。它們一旦失去,便是永遠失去。而對我來說,元朗康樂樓的拆卸,便成為心中永遠的遺憾。
今天,知道康樂樓曾經存在的人大概廖廖可數,也印象模糊。但對於曾經居住於此的170伙,近千名居民,康樂樓的生活回憶應該會是刻骨銘心吧。特別是我們一群當時只有五六歲的野孩子,那裡就是我們的童年
。
(網上找到一幀H型樓房的照片, 康樂樓的布局便是這樣子,但只有3層高,中間是公用廚房和浴厠 )
。
(網上找到一幀H型樓房的照片, 康樂樓的布局便是這樣子,但只有3層高,中間是公用廚房和浴厠 )

對這些寂寂無名但可親的生活鬥士,你不期然會產生無限敬意。更感覺自己有義務,把這群被命運安排到一起,聚居於康樂樓的人們的生活事跡,一鱗半爪記述下來。讓其他人也知道,曾經有過這麼一座樓房,雖然簡陋純樸,郤在無數個酷暑和寒冬日子中,庇蔭了這麼一群努力生活的人。他們是元朗歷史,也是香港歷史的一部份。不應無聲無息地消失去。
估不到一幢康樂樓令你記錄了這麼多篇回憶
回覆刪除唔記得5樓定6樓了。對落木廠
回覆刪除原來是隣居,仲係同層同景觀啊
回覆刪除只記得花名大頭仔的隣居
回覆刪除仲有亞全及亞麗的近隣,後來搬咗去新區了,拆樓時仲係用黑色大座鐵球撞冧㗎.......
回覆刪除